近日,云南省能源局官网“互动交流”一栏披露了一则来信回复。来信提出问题:“是否继续推进关于磷酸铁锂储能电站的开发投资建设”。
云南省能源局回复称,截至2025年6月底,全省投产并网新型储能498.7万千瓦,技术路线全部为磷酸铁锂……技术路线较为单一。为考虑集中共享新型储能多元化,短时与长时结合发展,下一步集中共享储能项目鼓励以全钒液流、压缩空气储能等长时储能为主。
不少媒体解读为“云南暂停磷酸铁锂储能项目”,称锂电储能电站开发开始“踩刹车”。
但实际上,这一限制具有明确的适用范围。该政策仅针对“集中共享储能项目”,同时特别说明:“其他储能项目没有限制”。
具体而言,如发电侧配储、用户侧配储等应用场景,可继续采用磷酸铁锂技术路线。就在政策发布的同一日(7月15日),云南省红河州生态环境局批复了锡城共享储能项目的环评。该项目采用磷酸铁锂电池,规模达200MW/400MWh5。这也表明在建项目仍在正常推进。
凭借高安全性、长循环寿命、低成本、高能量密度等优势,磷酸铁锂已在各个储能场景中全面应用。不仅是云南,全国各地的新型储能装机都以磷酸铁锂为主。据统计,2024 年各种储能应用中,磷酸铁锂电池占比超过9成;今年上半年,铁锂储能占比已经达到94%。
云南省此次政策调整背后,是基于多重考量。一方面,目前全省已投产和在建的共享储能项目,磷酸铁锂电池占比接近100%。技术同质化现象可能削弱电力系统的抗风险能力。
另一面,长短时储能搭配需求凸显。近年来,随着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,电网对长时间调节能力的需求增加,极端天气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面临挑战。在新能源消纳压力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双重催化下,长时储能正迎来发展风口。
从业人士认为,未来以储能时长4小时及以上的长时储能将成为储能行业发展的主力军。
云南作为水电大省,面临着明显的季节性电力波动。全钒液流电池和压缩空气储能等长时储能技术(通常指4小时以上储能时长)在应对长时间电力调节方面具有优势。
此外,国家能源局在《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》中也指出,我国要在2030—2045年满足日以上时间尺度的平衡调节需求,在2045—2060年覆盖全周期的多类型储能系统运行。
不过,值得注意的是,随着技术创新迭代,锂电池在循环寿命、高安全性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,已经能够满足长时储能市场的需求。
如今,包括宁德时代、、亿纬锂能、海辰储能等多家锂电储能企业纷纷发力长时储能,推出500Ah+电芯,围绕着循环寿命、高安全性和超低成本等方面。
比如,Quinbrook Infrastructure Partners宣布,将与宁德时代合作,计划在澳大利亚开发8小时电池储能项目。Quinbrook表示,计划在澳大利亚各地提供约3GW的新型长时储能(LDES)技术EnerQB,相当于24GWh的储能容量。
去年12月,亿纬锂能在荆门超级工厂亮相新一代储能电池量产产品——Mr.Big,容量达628Ah,这也是业内首个量产的600Ah+大电芯。其表示,从海外趋势看,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走向4小时及以上的长时储能,公司的628Ah产品契合市场对长时储能的需求。
6月11日,海辰储能宣布全球首款千安时长时储能电池∞Cell 1175Ah量产下线。
查查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